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乡间歌舞到文化名片 菏泽担经传承“潮”向未来

体育正文 135 0

从乡间歌舞到文化名片 菏泽担经传承“潮”向未来

从乡间歌舞到文化名片 菏泽担经传承“潮”向未来

中新网菏泽5月30日电 (李明芮 齐兴伟)“我们现在有20多名学员(xuéyuán),最小的(de)只有12岁。”近日,走进菏泽市鄄城县彭楼镇郭北口村,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担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秀英(xiùyīng)边擦汗边组织学员排练(páiliàn)担经。 担经展演(资料图(tú))。鄄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高秀英介绍,担经是鲁西南地区基于(yú)当地习俗发展而成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,它以歌舞祭祀为载体,融合(rónghé)历史、民俗与艺术于一体。 “担经表演(biǎoyǎn)分为送经人、担经人、瓦子队(wǎziduì)(伴唱者),道具有经挑、花篮、瓦子,表演庄重而又热烈。”高秀英说,担经表演人数(rénshù)少则3至5人,多则十几人,表演者(biǎoyǎnzhě)穿彩衣、彩裤,腰系彩裙。表演时,送经人以即兴说唱串联情节,瓦子队(伴唱者)以特制瓦板击节应和,形成“一人领唱、众人(zhòngrén)相和”的独特韵律。 高秀英(xiùyīng)介绍说,担经唱词多取材于民间故事与伦理(lúnlǐ)劝诫,如《老来难》《孝当先(dāngxiān)》等,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尊老爱幼、行善积德的价值观。 “打小听着经挑铜铃声长大(zhǎngdà),这声音早就刻进骨头里了。”高秀英抚摸着经挑上泛着包浆的铜铃回忆道,作为(zuòwéi)土生土长的郭北口村人,她的童年总(zǒng)被担经的热闹氛围环绕。年轻时,她被担经的深情唱词所触动,主动跟着(gēnzhe)学习担经步法,从踩不准节奏到能独立领舞,“这么有意义的文化,不能在咱们(zánmen)这代人手里断了”。 为传(chuán)承担经,高秀英称,除了常态化的担经传承培训班,还要建立“老带新”传承梯队,让小(xiǎo)学员跟着资深(zīshēn)艺人学唱词韵味,让中青年传承人主攻创新编排。“我们希望把担经编得更‘潮’一些。” 创新编排的(de)担经(资料图)。鄄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彭楼镇文化站负责人谌苗苗介绍,该镇也计划在今年举办担经(dānjīng)邀请赛,邀请山东省各地团队交流展演。“我们也正推动担经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,打造担经主题(zhǔtí)文化体验基地,游客可现场学习(xuéxí)舞步、试穿演出服饰,并(bìng)参与‘经挑制作工坊’等互动项目。” “非遗不是(búshì)博物馆里的展品,而是活态的文化基因,我们将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广担经,让古老艺术搭乘(dāchéng)数字化快车,走进更多人的生活。”鄄城县(juànchéngxiàn)文旅局局长刘颖说。(完)
从乡间歌舞到文化名片 菏泽担经传承“潮”向未来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